忘忧书斋、翰墨飘香

——访书法家刘渭贤先

记得上次在刘泽普医师诞辰七十周年纪念特刊《思念》温哥华发布会上,书法家刘渭贤先生为我们即席挥毫,写就了一些横幅相赠。但我们欣喜之余感到美中不足的是,尚缺刘先生的印章。于是不是有备而来的刘先生便无端了我们一个印章,也给了我们一个理由,去刘渭贤先生家里登门拜访。

那是一个清凉周日的夏夜,我们“冒昧”敲响了刘渭贤先生的家门,他已经等候在那了:灰白的头发下是神采的眼睛,一抹特色胡须掩盖不住和蔼的微笑,刘先生仍如往日般特有的艺术家气色。进了门,闻到的便是满室的墨香,果然是书法家的书斋。刘渭贤先生也不客套,稍事寒暄后便把我们领他的书法世界。

p1120856

刘先生引领我们进入他的忘忧翰墨世界

那是一个不大的斗室,一张很大的桌子占去了三分一的空间,其他的地方也挂满了书法作品。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墙上悬挂的巨大的毛笔,足足有半米多长,碗口粗的笔杆,令人怀疑如何才能舞得动它。

“那支笔只是用来装饰的,好看不好用,毛太软了。”刘渭贤先生不知从那变戏法般拿出一支也是同样巨大的毛笔,但不同的是,“这支笔的毛就硬得多了,这才是正宗的笔。”刘先生边说,边用力比划着,仿佛正在挥毫写书。

我们掂量了一下这支平生少见的大笔,如果沾上墨,可能有十来斤吧,光是举起来都挺费力的,更何况用来写字?但这么大的笔,写的字也该不会小吧?

p1120855

用这支大笔写字可是很考臂力哦!

“当然!”刘先生于是把他最近写的字拿出来铺在地上。好家伙,一丈见方的宣纸上,一个巨大的墨字填满我们的眼框。“必须双手执笔,用全身的力气,方能写得好。”刘先生介绍道,“而且必须用很厚的宣纸,否则很容易写穿。”

我们细细端详着这些大字作品,个个铿锵有力、豪气满纸。当然,刘先生的字除了大的之外,还有长的。这不,他展现给我们近期他写就的几幅长卷,包括长达30多尺的草书岳飞的《满江红》、行书文天祥的《正气歌》等,如行云流水、灵动飘逸,让我们目不暇给、赞叹不已。

p1120849

寿字比人还大,难怪陈富民会长说要沾沾光。

p1120854

30多尺的长卷,文天祥《正气歌》

问及刘先生何时学书,方知他习字已过40载了。童年时的坎坷经历,从刘先生口中一一的轻淡道出。辗转中他幸遇良师,学书学做人,从此刘先生的人生有了一个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。移民温哥华后,人生的改变、生活的重担并没有令他放弃。刘先生一如勤恳的中国人,任劳任怨、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子女抚养成才。我们刚到时,看到刘先生的家里满是他的三个儿女舞蹈家的照片,还有不少获奖的奖杯和证书。说起子女的成功,刘先生很是自豪,他和妻子都是艺术家,现在子女们也在艺术的道路上开花结果了。

天道酬勤,现在刘先生已是大温地区一个著名的书法家。他的作品已广泛在各博物馆和书画展中展出、获奖,并得到许多人士的爱好和收藏。但他仍一如既往、孜孜以求,他明白到艺术的追求是永不间断的。

刘先生现在也经常参加各种艺术活动,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尽自己的力量。他也在中华文化中心及各社区开办书法学习班,向人们传授书法技法和知识,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书法这一传统的中华文化。

临别前,刘先生向我们赠送了他最新的书法集《忘忧翰墨》,他自称陋室为“忘忧书斋”——我们深深感触,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,但能沉醉于此,实乃人生一大快事。虽然正如刘先生所言,搞艺术很苦,但这过程却是忘忧的。艺术给予我们精神上的享受,是许多的物质所不能替代的。得此《忘忧翰墨》,我们也得到了一份厚厚的精神分享,分享了刘先生的故事,也分享了他为艺术的追求精神。我们也向刘先生冒昧请求,有机会的话,和更多的校友分享书法艺术的乐趣,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继续源远流长下去。

忘忧书斋、翰墨飘香

p1120857

刘渭贤先生向我们赠送了最新的书法集《忘忧翰墨》

广告

发表评论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徽标

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.com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Facebook photo

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Connecting to %s